9月25日下午三点半,经济管理学院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两金”)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申报动员大会在学院6409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旨在全面总结既往申报情况,深入剖析当前课题申请的新形势、新要求,为学院教师冲击高水平项目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提振信心。会议由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伟主持,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系所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回顾了经管学院近年来在“两金”和教育部课题申报与立项方面取得的总体情况,同时也对标学校发展目标和先进兄弟学院的经验,客观分析了存在的提升空间,强调了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对推动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用。
聚焦新思路:把握三大趋势,转变申报策略
本次动员会的核心内容是系统阐述了当前国家级课题评审导向与申报思路的重大转变。会议指出,成功立项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以下三大新趋势:
从“宏大叙事”到“小而美”的精准深耕。
会议明确,课题评审愈发倾向于问题导向明确、研究边界清晰、解决方案可行的“深井式”研究。鼓励教师告别宽泛的论述,从自身长期学术积累中提炼“真问题”,以精准的“小切口”展现研究的深度与创新性,力求“小题大做”。
人工智能赋能,驱动研究范式革新。 会议强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正深刻重塑经管等文科领域的研究范式。新思路要求申报者主动将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等新方法与传统经济管理理论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挖掘新证据、验证新理论,使研究更具时代前沿性和方法创新性。
强调学术传承,“接着说”比“从头说”更有力。 会议鼓励教师基于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进行申报。能够清晰展示学术积累脉络、旨在深化或拓展特定领域研究的“接着说”型课题,因其论证充分、可行性高,更易获得评审专家青睐。这要求研究者必须深耕某一领域,形成可持续的研究体系。
明确新要求:紧跟前沿热点,提升申报质量
结合新趋势,会议对2025年的课题申报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选题需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经济学领域应重点关注 “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转型” 等相关前沿热点,确保研究的现实意义与政策价值。另一方面,申报书撰写须精益求精,论证过程要逻辑严密,突出创新点与贡献度,全面提升申报材料质量。
本次动员会内容翔实、指导性强,不仅使与会教师对当前科研项目申报的形势与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申报热情。学院后续将组织系列辅导、论证活动,全力支持教师打磨申报材料,力争在2025年度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立项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与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